自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宣布加征所謂“對等關稅”政策以來,多次提高對華進口商品關稅稅率。截至4月11日,美國對華進口商品關稅稅率升至145%。
暫且不論具體稅率,美國近期稅率變化本身就存極大不確定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不斷升級貿易戰的同時,美國還公布了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對應的22頁“豁免清單”。其中,天然石墨作為關鍵礦物之一,赫然在列,不受“對等關稅”的限制。
01
美國多次“豁免”天然石墨引關注
實際上,此次豁免對天然石墨加征所謂“對等關稅”,是美國此前多次推遲對天然石墨加征關稅決策邏輯的延續。
綜合路透社等國際媒體的報道,自2020年5月以來,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多次應電動汽車制造企業的申請,為特定類型的合成及天然石墨提供關稅豁免。此間,美國多次對中國商品加征“301關稅”,截至2024年9月“301關稅”再次更新前,已連續四次延長天然石墨豁免期,而該關稅更新實施后,又將天然石墨加征25%的關稅推遲到了2026年,同時,美國電動汽車和電池制造商仍在爭取繼續延長這一期限。
疊加此次所謂“對等關稅”再次“豁免”天然石墨,足以說明其對美國重要的戰略地位,這也引發行業高度關注。
02
為何“豁免”天然石墨?
結合經濟與市場現狀,美國多次“豁免”天然石墨或與以下因素密切相關:
其一,石墨現階段具有不可替代性。
石墨用途廣泛,科技、新能源等產業都離不開石墨。如在半導體、航空、鋰電池等領域,石墨都發揮著重要應用。
作為鋰電池負極的關鍵材料,石墨制品影響電池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安全性等核心性能。行業數據顯示,每1kWh的電池容量,大約需要消耗1公斤石墨。據此測算,一輛乘用車若搭載50kWh電池包,則需要約50公斤石墨。
隨著全球新能源產業爆發式增長,對石墨的需求持續攀升。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40年,全球對石墨的需求有望超過1600萬噸。多領域的剛性需求,使石墨成為供應鏈的“戰略咽喉”。
其二,我國天然石墨儲量高,供應鏈韌性高、成本低。
資源方面,我國石墨儲量豐富,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2022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天然石墨的總儲量約3.3億噸,土耳其、巴西與中國儲量位列前三。同時,我國還是全球石墨及其制品主要出口國之一,儲量和產量均有優勢。
供應鏈方面,我國經過多年產業布局,已實現天然石墨“開采-提純--加工-應用”的生產供應閉環,且石墨及其制品交貨周期短,成本優勢顯著。
其三,美國石墨供應鏈較為脆弱。
據報道,美國本土石墨儲量僅占全球約1.8%,其石墨產品產能匱乏,約80%依賴進口(大部分來自中國)。
同時,業界人士指出,美國在石墨提純、球形化等關鍵加工環節的技術儲備不足,形成“資源+技術”對外雙重依賴。
現階段如果對天然石墨加征關稅,美國或將面臨石墨大面積斷供的風險,進而可能給當地鋰電池、電動汽車及相關其它產業帶來嚴重沖擊。
由此可見,天然石墨多次被豁免關稅,反映出美國在全球供應鏈博弈中的復雜權衡。
03
出口管制下,石墨“未經允許,不得出口”
從石墨市場看,以下兩個方面值得關注,或將影響市場趨勢:
一方面,近年來多國采取“以購代采”策略。
據相關報道,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統計數據顯示,韓國2022年進口約2.41億美元的人造和天然石墨,其中93.7%來自中國。
不僅是韓國,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數據顯示,日本約九成的石墨是從中國進口。更有媒體報道稱,日本將部分進口的石墨礦石存儲于海底,以備不時之需。
此外,美國和印度也是中國石墨進口大國。需要提及的是,這些地區鮮少披露石墨資源開采、提純情況。
由此可見,中國石墨多個主要出口目的國,其石墨供應仍多以購買為主,且對中國供給存高依賴度。
另一方面,石墨出口管制持續。
資料顯示,我國于2023年、2024年分別公布和更新了涉及石墨的出口管制政策。2024年11月15日,海關總署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清單》,其中1C108石墨及其制品項目,對以下三類石墨及其制品進行了管制。
表:1C108石墨及其制品管制項目
(來源:海關總署)
具體管制措施為:以上石墨及其制品未經許可,不得出口。經營者需要按照規定辦理相關手續,通過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向商務部提出申請,待獲得出口許可后方可出口。
隨后的12月3日,國家商務部發布《商務部公告2024年第46號關于加強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管制的公告》。其中提到,“禁止兩用物項對美國軍事用戶或軍事用途出口。對石墨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實施更嚴格的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審查。”
結合美國市場看,其加征所謂“對等關稅”,表面看似乎是對天然石墨“手下留情”,實則透露出美國在該領域對中國等石墨主要出口國的高度依賴,而此輪“關稅風暴”對我國天然石墨產業影響并不大。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采取上述措施,意味著我國石墨目前對美國出口仍處于被嚴格管制階段,即使美國不加關稅,也并非可以任意采購。
整體看,美國多次豁免石墨關稅,意在為其本土企業爭取供應鏈重構的緩沖期,有消息稱,美國能源部已撥款,用來支持其本地化硅基負極等替代技術的研發,試圖降低對石墨材料的依賴。盡管如此,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本土石墨供應鏈建設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短期內仍難以撼動中國在全球石墨供應鏈中的產能和產品性能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