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數據顯示,2025年6月,國內新能源重卡銷量達1.48萬輛(數據為重型貨車北斗營運證入網銷量口徑,非交強險銷量口徑,不含出口和軍車,下同),環比增長17%,同比高增187%。
新能源重卡市場持續爆發背景下,動力電池配套格局同樣引發業界關注。
01
上半年5家新能源重卡企業增速超200%
將時間線拉長來看,2025年1-6月國內新能源重卡銷量TOP10企業分別是:三一集團、徐工集團、一汽集團、重汽集團、陜汽集團、福田汽車、東風集團、華菱汽車、江淮汽車和宇通集團。
數據來源:根據公開數據整理
其中,三一集團以11136輛的銷量領跑,前三家企業合計市占率超46%。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車企銷量增速驚人:一汽集團同比飆升430%,福田實現364%的高增長,陜汽、東風、重汽增速均超200%,這反映出市場對新能源重卡的需求正快速釋放。
不過,少數企業出現銷量下滑,可能預示著市場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作為影響新能源重卡銷量的關鍵零部件之一,動力電池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動力電池能量密度不斷提升,整車續航里程突破700公里,顯著擴大了新能源重卡運營距離;電池快充技術升級,約18分鐘可充電10%SOC至80%SOC,大幅提高了重卡運營效率;電芯成本持續下降(目前最低降至0.4元/Wh以下),使新能源重卡購車成本,與燃油重卡相比進一步縮小;部分電池產品壽命可至10年/100萬公里,使整車運營成本低的優勢日益凸顯。
因此,電池技術的進步,將持續推動新能源重卡全生命周期降本增效,從而為物流運輸等領域注入新動能。
02
頭部新能源重卡企業都配套哪家動力電池?
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數據顯示,上述新能源重卡銷量TOP10企業今年前5個月主要配套動力電池情況如下:
數據來源: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數據中心
1.三一集團重卡,主要由寧德時代、億緯鋰能、三一紅象、瑞浦蘭鈞、國軒高科、遠航錦鋰、中創新航、楚能新能源等提供動力電池配套。
三一集團采用多元化電池配套策略,除寧德時代外,億緯鋰能、瑞浦蘭鈞等企業也獲得較高配套份額。這種“一超多強”的供應格局,既可以保障電池的穩定供應,又可以集多家優勢技術之所長。
2.徐工集團動力電池供應商,主要有寧德時代、弗迪電池、遠航錦鋰、瑞浦蘭鈞、中創新航、億緯鋰能等。
除寧德時代外,徐工也引入其它多家廠商,反映出其正在構建更具彈性的電池供應鏈。
3.一汽集團配套用動力電池,主要由寧德時代、弗迪電池、中創新航、國軒高科、楚能新能源、正力新能、億緯鋰能、瑞浦蘭鈞等提供。
一汽也采用多元化策略,既保證主流電池技術的應用,又為創新電池技術提供了應用路徑。
4.重汽集團配套用動力電池,主要由寧德時代、弗迪電池、瑞浦蘭鈞、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微宏動力等提供。
除了“寧王+弗迪”外,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數據顯示,瑞浦蘭鈞憑借其商用車專用電池方案,亦獲得重汽較高配套份額。
另外,微宏動力“現身”三一和重汽供應商名單,表明其已進入主流重卡供應鏈體系。
5.陜汽集團動力電池供應商,主要有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瑞浦蘭鈞、中創新航、國軒高科等。
這些電池企業均是乘用車用動力電池領域頭部企業,各家先進的乘用車用動力電池技術,或進一步拓展至重卡領域。
6.福田汽車配套用動力電池,主要由寧德時代提供。
目前福田汽車的電池供應商較為單一,不過,近期其發布公告稱,擬與億緯鋰能設立合資公司,未來共同布局新能源重卡領域。
7.東風集團動力電池供應商,主要包括寧德時代、欣旺達、楚能新能源、中創新航、瑞浦蘭鈞、弗迪電池、蜂巢能源、力神電池、正力新能、孚能科技、億緯鋰能、鋰動電源、比克電池、國軒高科等。
東風集團動力電池供應商眾多,展現其更為開放的供應鏈生態,或許這種“技術超市”的采購策略,既可以覆蓋多元電池技術路線,又可以為其不同應用場景的重卡,提供更精準的電池解決方案。
8.華菱汽車配套用動力電池,主要由國軒高科、億緯鋰能提供。
華菱動力電池供應商較少,這也表明其對這2家合作的電池企業較為認可。
9.江淮汽車動力電池供應商,主要有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億緯鋰能、中創新航、遠景動力、弗迪電池、瑞浦蘭鈞等。
其中,國軒高科保持較高配套占比,地緣優勢顯現;遠景動力通過與江淮汽車合作,加碼布局新能源重卡領域。
10.宇通集團配套用動力電池,主要由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正力新能、因湃電池等提供。
其中,寧德時代保持主供的同時,億緯鋰能、正力新能配套逐漸起量。
市場方面,頭部電池企業近段時間紛紛推出其重卡專用電池解決方案,以進一步提高自身競爭力。
寧德時代發布75#標準化換電塊及全場景底盤換電解決方案,弗迪電池推出其全新一代商用車刀片電池產品矩陣,億緯鋰能發布4款開源品牌重卡專用電池,瑞浦蘭鈞推出歲星324Ah Pro版動力電池,國軒高科發布G行超級重卡標準箱……
整體看,新能源重卡對電池系統提出了高安全、高比能、輕量化、長壽命、超快充等嚴苛要求。當前銷量TOP10車企,平均引入6-7家電池供應商的現狀,反映出市場正處于技術路線競爭的關鍵階段,未來電池配套格局或存更大“變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