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中國網 7月7日 湖州訊】電解液作為制造鋰電池的關鍵材料之一,對電池的綜合性能有著重要的影響。今年以來,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聯合電池中國網開展了“創新推動·縱深推進——2025新能源電池產業鏈調研”主題活動。日前,調研組一行來到湖州昆侖億恩科電池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州昆侖”)進行實地走訪調研。
圖為調研組一行與昆侖新材相關負責人合影
調研組一行與香河昆侖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侖新材”)董事長郭營軍、副總經理沈雅明、營銷中心副總經理楊開艮、項目總監譚鵬等企業相關負責人,圍繞鋰電池電解液材料等產業熱點話題,進行了廣泛、深入交流。
據介紹,湖州昆侖成立于2017年,是昆侖新材子公司。成立于2004年的昆侖新材,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鋰電池電解液生產的企業之一,專注于動力型、儲能型及數碼型鋰電池電解液的研發與生產。經過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昆侖新材已發展為行業領軍企業之一,成為鋰電池電解液領域的技術先鋒。
圖為昆侖新材董事長郭營軍參與座談交流
近年來,昆侖新材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技術與市場雙重優勢的優質產品,贏得了國內外眾多知名企業的信賴。目前昆侖新材與寧德時代、遠景動力、正力新能、億緯鋰能、新能安、星恒電源、贛鋒鋰電、瑞浦蘭鈞、SK、廈門海辰、力神電池、天能集團、超威集團、萬向A123、龍凈儲能、微宏動力、衛藍新能源、清陶能源等新能源行業翹楚,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圖為昆侖新材副總經理沈雅明參與座談交流
郭營軍談道,電解液是鋰電池的關鍵材料,但它同時也屬于一種危險的化學品,因此電解液工廠的位置選擇非常關鍵,要盡可能地靠近電池工廠,這樣才能避免在運輸過程中的麻煩,從而更好地確保產品品質,同時有效控制成本。
“公司的發展戰略,首先就是要靠近電池客戶布局電解液工廠,第二要加強對上游原材料的布局,既能保證產品質量,又能實現成本優勢。”郭營軍強調說。因此,昆侖新材的生產工廠都是貼近電池客戶進行配套布局。
圖為昆侖新材營銷中心副總經理楊開艮參與座談交流
據介紹,目前昆侖新材在河北廊坊設有研發中心,并在浙江湖州和四川宜賓建立了兩大生產基地,已經建成產能達18萬噸/年。目前湖州基地已經具備年產6萬噸電解液的能力,湖州三期項目計劃8萬噸/年產能;宜賓基地規劃總產能24萬噸,其中一期12萬噸已經投產,二期規劃產能12萬噸/年。未來兩大基地全部投產后,昆侖新材年產能將突破30萬噸,躋身全球第一梯隊。
圖為昆侖新材項目總監譚鵬參與座談交流
同時,昆侖新材還在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其匈牙利基地于2025年正式動工,一期計劃產能3.66萬噸/年,預計2026年年底投產,未來將服務歐洲客戶。據透露,昆侖新材還考慮在馬來西亞建廠,布局東南亞市場。
據介紹,昆侖新材一直將研發視為其核心競爭力,現擁有一支高素質的人才團隊,其中包括數十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并與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等科研機構及高校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昆侖新材還在不斷推動技術創新,著力開發固態電解質、鈉離子電池電解液等前沿技術,力求在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
在固態電解質領域,昆侖新材已與國內外多家下游客戶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探索硫化物、氧化物及固體電解質膜的應用潛力。據悉,該公司的固體電解質產品涵蓋NASICON型、Garnet型和鈣鈦礦型氧化物,以及銀鍺礦型硫化物固體電解質。
據了解,昆侖新材研發的硫化物電解質電導率已提升至12mS/cm,接近液態電解液的性能水平,已成功適配于高鎳三元及硅基負極體系,并已為國內外頭部企業送樣。其氧化物NASICON型電解質實現了55-800nm的納米級粒徑控制,預計將于2025年第四季度實現量產。
在鈉電池電解液方面,2024年昆侖新材已經開始批量供貨。據介紹,2026年昆侖新材計劃將鈉電池電解液產能擴至2萬噸/年,覆蓋層狀氧化物、聚陰離子正極體系。
近年來,電解液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但昆侖新材憑借前瞻的布局和領先的技術優勢,實現了業界矚目的快速發展。據介紹,2024年昆侖新材電解液在國內市場份額已經提升至5.0%,穩居行業第五;今年以來,昆侖新材電解液出貨量已經躍居行業第三。
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秘書長助理/電池中國網市場總監吳明善,動力電池應用分會行業研究中心主管/高級研究員杜叢叢,電池中國網資深編輯金東參與調研座談。調研組一行就動力分會的職責、未來1-3年的工作規劃等,作了簡要介紹,并表示分會將堅守“服務行業、服務企業”的理念,愿同企業一道,攜手迎接當前面臨的全球化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