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大型儲能項目迎來了集中“開工潮”。
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僅6月26日-30日,短短五天時間內,內蒙古就有16個儲能項目開工,規模合計約9.5GW/42.7GWh,項目總投資約458.27億元。
據了解,這批新開工的項目涵蓋磷酸鐵鋰電池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等多種技術路線,應用場景涉及電網側、電源側等。
例如,6月28日,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谷山梁3GW/12.8GWh儲能電站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112億元,由內蒙古中電儲能技術有限公司、遠景科技集團等5家公司投資建設,包含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熔鹽儲能、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等技術路線,共涉及7個項目,計劃12月30日建成投用。
同一天,由化德縣星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遠信儲能聯合承建的內蒙古烏蘭察布0.5GW/2GWh獨立儲能電站項目開工,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
此前兩天,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1GW/6GWh電源側儲能項目開工,由水電十六局與福建永福電力設計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體承建,預計投產時間為12月,作為EPC+運維全周期管理項目,水電十六局將提供20年全周期服務;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平川變電站1GW/4GWh新型儲能專項行動項目開工,采用磷酸鐵鋰電池技術。
內蒙古憑借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優勢,成為中國新能源發展的標桿。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內蒙古自治區新能源總裝機量達到143GW,不僅在全國率先突破140GW,且其新能源總裝機規模持續保持領先地位,綠電外送量占全國1/3。
伴隨新能源裝機量的快速增長,為平抑風光的波動性、消納多余電能,保證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內蒙古對新型儲能的需求也在加速爆發。截至今年一季度,內蒙古新型儲能累計裝機已達10.86GW,位居全國前列。
今年2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在發布的《關于下達2025年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通知》中提出,實施新型儲能專項行動,2025年將開工建設新型儲能10GW,計劃建成投產6GW。
據了解,內蒙古致力于構建儲能全產業鏈體系,覆蓋從原材料供應到電芯制造、系統集成及儲能電站建設,還規劃了“電源側獨立儲能+電網側獨立儲能+構網型儲能”協同發展的路徑,并通過“容量補償+現貨交易+輔助服務”的多元收益模式,構建起較為成熟的商業化路徑,成為全國新型儲能商業化的標桿。
目前,遠景能源、海博思創、贛鋒鋰電、海辰儲能、上能電氣、中航鋰電、林源集團、三峽能源、緯景儲能、人民控股集團、萬幫新能源、遠信儲能、臥龍新能、國軒高科、陽光電源、中車株洲所等涉儲企業,均已在內蒙古有所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