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關于“剔除‘帶病’儲能”的提議引發了業內極大關注。
“國家應盡快建立新型儲能安全保障機制,借鑒電力行業定期檢修機制,建立適用新型儲能的定期安全檢查制度。”曾毓群建議。
他表示,可參照《發電企業設備檢修導則》,形成電化學儲能電站的具體檢測方案,明確儲能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的檢測條件、方法和周期等。定期安全檢查制度將及時剔除“帶病”儲能,確保儲能電站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可靠。他認為,國內部分儲能項目并網運行后,出現不同程度的壽命跳水、容量打折等質量和安全問題,嚴重影響調度運用。
行業周知,伴隨儲能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力儲能系統在能源領域的應用愈發廣泛,然而儲能安全問題頻發,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核心挑戰。尤其是海外近期接連發生的多起儲能事故,使得儲能安全問題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
3月9日,韓國康津洞的光伏儲能設施發生火災,500多平方米的設施與3852個儲能模塊被燒毀,警方和消防官員認為,火災是由電池過熱引起的,正在調查確切原因;
2月21日,英國阿伯丁郡50MW/100MWh儲能電站起火,迫使周邊居民緊急疏散;2月19日,英國East Tilbury Essex縣的一處在建儲能電站,由于電池單元故障導致起火;
同在2月19日,德國北部一別墅因光伏儲能系統過度充電爆炸;
2月18日,美國最大電池儲能項目Moss Landing(一期1.2GWh)同一位置一個月內兩度復燃,繼1月因滅火系統故障損毀40%設備后,此次8小時大火吞噬70%設施。
頻發的安全事故,暴露出行業高速擴張與安全管理滯后的尖銳矛盾。實際上,為保障鋰電池儲能系統安全穩定運行,降低安全事故發生概率,中國國標委去年7月已發布了強制性國家標準GB 44240-2024《電能存儲系統用鋰蓄電池和電池組安全要求》,并將于今年8月1日正式實施。該標準對鋰蓄電池和電池組的安全性提出了明確且具體的要求,標志著中國在儲能鋰電池安全管理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據了解,GB 44240標準由國家工信部主導制定,正式實施后,該標準認證將成為國內儲能項目招標篩選供應商的必備條件。同時,該標準也是目前行業公認最高規格的儲能安全性國標,專注于工業級、大型儲能場景,旨在保障儲能系統全生命周期的可靠運行。
具體來看,相較于現行的電池儲能行業推薦性國標GB/T 36276,GB 44240是強制性國標,多項測試條款對標IEC62619、UL1973等國際標準,且更聚焦產品的安全特性,在電芯層級的***中增加了如振動、加速沖擊、淺刺、強制放電等項目,在部分要求上更加嚴苛。
該標準還注重全生命周期管控,覆蓋設計、制造、運維全鏈路,明確企業需建立故障預警與追溯體系,推動行業從“事后滅火”轉向“事前防控”。業內觀點認為,該強制性國標的實施,將倒逼企業提升產品材料穩定性與安全設計,部分安全冗余設計不足的電芯廠商,可能面臨要重新設計產品層級的挑戰。同時,也將加速儲能行業低質產能出清,提升準入門檻,促進行業從“粗放擴張”向“安全為本”的高質量發展轉型,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電芯領域,頭部企業在加緊標準認證的同時,更通過技術創新和嚴格的質量控制,致力于為儲能行業樹立安全標桿。
2月下旬,遠景動力宣布其獲得了國內首張認證證書,成為國內首家通過儲能用鋰電池安全強制性國家標準的企業。據介紹,其產品在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配套了超100萬輛電動車和超40GWh儲能系統,至今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安全紀錄。
寧德時代介紹稱,其天恒儲能系統電芯單體失效率做到了PPB(十億分之一)等級。曾毓群曾指出,關于儲能電池,大家認為很好做,其實儲能電池更難做。1GWh的儲能項目大概需要150萬顆電芯,儲能的一致性、安全性、能量衰減都很重要。那么難做的150萬顆電芯,再加上其它零部件,就相當于大飛機的零部件數量水平。PPM(百萬分之一)級別的單體電芯失效率會有很多故障,即使是PPB(十億分之一)的水平也可能還不夠。“大規模儲能安全很重要,尤其是在AI帶來的巨大能源需求背景下。”
安全始終是儲能的“生命線”,是行業發展的基石。當下,儲能行業正處于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時期,各家電芯都在圍繞材料創新、體系設計、制造工藝、智能制造等多方面構建自身的安全體系。未來,GB 44240-2024強制性國家標準落地,將進一步重塑行業競爭格局,具備創新研發和生產制造高安全性能的電芯企業,無疑將為自身贏得更加廣闊的競爭優勢。

